血色丰碑立青山——米峪镇战斗纪念地寻访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6:45 点击次数:84
浴血山河——抗战中的太原
米峪镇战斗纪念地。郭苑甫 摄
从太原市区向西北驱车不足百公里,便抵达娄烦县城,从县城再向西南的云顶山方向前行15公里,一座镌刻着抗战记忆的精神地标——米峪镇战斗纪念地,在群山怀抱中巍然屹立。这里,85年前曾爆发一场惊心动魄的抗日歼灭战,八路军120师358旅在张宗逊、李井泉等将领的指挥下,以弱胜强全歼当时日军最精锐的村上大队700余人,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晋西北抗战史上的光辉篇章。
烽烟歼顽敌
“米峪镇战斗纪念地是为纪念85年前的米峪镇战斗和在这次战斗中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而修建的。”75岁的娄烦县文史专家李国成老师说。这位从年轻时起便为兴建米峪镇战斗纪念地而倾心尽力的老人,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颇为稔熟。阳光下,“米峪镇战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”13个鎏金大字苍劲如剑。“这是开国上将张宗逊1997年为牺牲战友的题词。”伴随着老人的讲述,当年战场的枪炮声和厮杀声犹在耳边。
1940年6月,日军发动“夏季扫荡”,企图打通进犯陕甘宁边区的通道。日军独立混成第9旅团村上大队700余人从静乐南下,沿途烧杀劫掠,直逼娄烦米峪镇。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急令358旅迎击,旅长张宗逊率部急行军150里抢占先机,将村上大队包围于米峪镇的曹家掌、国练村和兴旺庄一带。6月17日凌晨,战斗打响第一枪,八路军指战员在武器简陋、缺枪少弹的条件下,面对装备精良、弹药充足的日寇,用土制手榴弹和大刀片与敌人血战三天两夜。最后,数十名日军退至国练村程家大院,据守窑洞和木楼负隅顽抗,八路军采用火攻战术肃清残敌。此战共毙敌700余人,缴获机枪6挺、步枪150余支。